查看全文
不断试错,校对需求
你好,欢迎来到腾讯大学出品的《腾讯产品18讲》。
上节课,我们讲到需求挖掘的起点,来自于产品经理对用户的深度感知与洞察,通过静听法、忘我法、模型法和习惯法,可以提升产品经理对用户的「感受力」。
那么,是不是根据我们理解的用户需求来做产品就可以了呢?很遗憾,产品需求的挖掘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,当我们满怀期待与热情,把精心打造的产品推到用户面前的时候,往往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。
需求洞察的墨菲定律
1949年,一位名叫爱德华·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,在一次火箭
我们对产品需求的思考同样如此。无论多么厉害的产品大牛,无论对产品方案的思考多么深入,总免不了对用户心理的洞察存在一些盲点。只要有盲点,就免不了做出来的产品,可能在某些意想不到的地方,冲破了用户的接受度。
曾经在手机QQ团队工作的产品经理们或许永远都不会忘记,在2013年5月的那个周末,整个团队几乎每一位同事都在彻夜奋战,一时间涌进来几万条用户反馈,每一条都要求团队给用户解释和致歉。因为在刚刚发布的手机QQ4.0版本中,由于去掉了QQ在线状态的区分显示,曾经习惯在PC端QQ上看到在线状态的用户表示极度不习惯,在AppStore新版本3万多条用户评论中,有90%的用户给出了一星。
这也许是当时手机QQ团队遭遇的最大一次用户危机,然而这次版本是QQ从PC迈向移动化的第一次正式脚步,是团队经过了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思考成果。之所以去掉在线状态的区分,是因为在线与否实际上是PC时代用户状态的展示方式,然而手机是一个常伴用户身边的设备,移动互联网的特征之一就是「AlwaysOnline」,即使一个用户此时此刻没有使用手机QQ,但他依然能够通过系统提醒方便地收取消息。
所以这个决策并没有错,即便在4.0版本被用户疯狂吐槽的情况下,在之后的版本更新中,弱化离线状态的理念还是依然被坚持了下来。一方面,产品团队确实看到版本更新后,手机QQ
理念正确、顺应趋势、符合场景,那为什么还是不被用户接受呢?团队反思,对于这个大版本的更新,我们已经做了万全准备,但还是遗漏了两个关键因素:
第一个,忽视了「用户习惯」的强大惯性。
改变用户习惯,意味着用户需要投入成本,这个成本包含用户的理解成本、养成新习惯的成本,没有缓冲的改变,让用户的接受度大大降低。
第二个,忽视了旧有体验庞大的用户基础。
QQ作为一个几亿人都在使用的产品,4.0版本的更新,实际包含了QQ移动化的一百多个功能和优化点,去掉在线状态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特性而已,然而就是忽视用户习惯这一点小